最新信息
热门信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思想 > 正文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思想 > 正文

治疗筋伤病,重视整体观

发布人:郭剑华名中医 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15/2/28 浏览量:

郭剑华主任中医师是全国第三、四、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。在临床教学中反复强调:“在治疗筋伤疾病中,要充分重视整体观的原则,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,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”。所谓整体观,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。一则指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整体,人和其他的生命、生物都是其中的一部分;一则指人体内藏外象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。但当这个整体或某一部分受到损害,那么其他方面也将受到影响,整体则因之破坏。余跟师学习中,理解郭师在认识筋伤整体观有三方面内容:第一,天人感应;第二,内外统一;第三,整体施治。现分述如下:
第一,天人感应。
郭师曾说天人感应,即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,也包含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。“天人感应”早在“易经”年代既有所记载。《易•第三十一卦 泽山咸》解释:“彖曰:咸,感也。柔上而刚下,二气感应以相与,…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,……观其所感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!”中医在长期实践中,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。《素问•六节藏象论》说:“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。气和而生,津液相成,神乃自生。”从这一认识出发,就能理解人与自然界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。也就是说,自然界的运动变化,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,而人体对于这些影响,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。所以《灵枢•岁露》篇说:“人与天地相参也,与日月相应也。”正值于此,郭师向来重视自然环境、气候对人体影响,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。以渝州患慢性筋伤、风湿类关节炎、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为例,初春少雨却难见阳光,气温偏于阴冷,容易外感风寒而旧患复燃,郭师在用药时往往加入防风、羌活、白芷、桂枝之类以祛风温经散寒。仲夏季节闷热潮湿,多易表现为困重、乏力、酸痛之症,此时其用药则根据病位病势,在上加入杏仁、香薷以开宣肺气,在中加入藿香、佩兰、白蔻仁以芳香醒脾,在下加入黄柏、泽泻以泻其肾浊;盛夏炎热,常贪凉好冷躲在空调房中或对着风扇度日,容易伤风感寒,对此多用拔罐、刮痧、艾灸等法驱除寒邪、温通经脉。秋季多雨之时而易感受寒湿之邪,其好在方中加入二术、茯苓之类以利水湿;秋燥时节往往自觉肢体烦热,咽干鼻燥,常在方中加入石膏、栀子、沙参、麦冬等以清热润燥。冬令阴霾寒冷,易表现为肢体冷痛、乏力,则在方中多加入附子、干姜、细辛之属以温阳通脉。
除人与自然相感外,人与社会同样有所感应。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有着深刻的影响,其中人自身的心理状态、社会行为、生活习性、道德修养等对人的影响尤为显著。如《素问•上古天真论》载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,是以志闭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朴。” 很多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,如生活习惯方面,饮食不节,大饥大饱,过寒过热,偏嗜五味等,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。当今生活节奏日趋加快、社会压力日益增大,许多慢性筋伤或骨关节炎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无法适应,同时心理上也容易出现相应症状。如椎动脉型颈椎病而言,部分患者除了表现为反复性体位性眩晕外,经常会有心悸、心烦、头痛、失眠等症,虽经中医治疗有效,但在情绪受影响时症状又度出现。郭师强调对于该类型患者除了针对其躯体疾病进行治疗外,应加强其心理调节,同时让该类患者家属也积极参加到患者心理辅导中,使之身心同治,获得最佳治疗疗效。
第二,内外统一。
人体内藏外象同样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。《灵枢•揣外》篇说:“远者司外揣内,近者司内揣外,是谓阴阳之极,天地之盖”,此言即揭示了人体内在外象之间的联系。金元医家朱丹溪据此发明“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”一说(《丹溪心法•能合脉色可以万全》:“视其外应,以知其内者,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,斯以知其内,盖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”)。此说类似现代黑箱控制论的观点,即把人体看成一个密闭的黑箱,对于人体内的各种状况,无需打开黑箱去观察,而是凭借体外的表现来探求内部的变化。
郭师常要求我们要学会透过外在临床表现而知晓内在病变部位、性质。记得十多年前我才参加工作时,常有患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说郭师的眼睛就像CT一般,在没有借助于任何现代仪器检查条件下,仅通过四诊收集便准确判断出病因、病位,往往在仪器检查后能如其所言、如矢中的,这便是即司外揣内的功夫。现在影像学检查十分普遍,他常说现代检查手段并非是西医的专利,同时也应属于为我中医所用,这些检查手段可以看作是我们的眼睛、耳朵功能的延伸,并为“司内揣外”打下基础。再如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CT或MRI检查得知存在有椎管狭窄的情况,便应考虑其是否存在间隙性跛行或鞍区麻木等症状,同时在治疗时做出相应处置,或是告知患者如何进行自我功能锻炼,以防止椎管狭窄症的出现。
此外郭师要求我们不要只重视局部的症状,要从整体去看待一个疾病。例如腰源性膝痛,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为主,而腰部症状轻微或鲜见,但在查体时通常可在腰部找到一个阳性反应点,刺激该点时可引出膝关节疼痛症状。如果只重视局部病变而忽略了整体,势必容易出现漏诊的发生。又如个别较肥胖的患者,当其膝关节或踝关节发生损伤时,如未能及时处治,数日后往往会出现该侧髋关节或腰部疼痛现象,究其原因多因生物力线发生改变使得相邻关节过度代偿用力,而出现症状。如不只看到患者局部表现,而从其整体考虑,仅予以制动或辅以护具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。

郭师常告诫我们要学会判断疾病症状内外表玌的不一致。如中老年腰腿痛患者,当CT或MRI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时,但并非每个患者均是由于椎间盘病变所导致的腰腿疼痛,其中有因为慢性腰背肌筋膜炎、增生性脊柱炎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、梨状肌综合征、腰骶关节功能紊乱等均可见腰、臀部及大腿前外侧胀痛。如果只重视影像诊断,不细找其根源,势必在治疗上发生偏差而效罔。
第三,整体施治。
郭师强调“在筋伤疾病治疗中应考虑整体施治原则,切勿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。俗话说“一脉不和,周身不遂”,人体各脏腑、经络、肢节、肌肤均相互联系,一旦某部位发生疾病,会出现相应脏器、经络等发生病理变化,单单从局部施治可能疗效并不十分理想,而需要从整体出发,面面俱到,方才能更迅速改善病情。下面以案为据,说明整体治疗的重要性。
案一:肖某某,女,58岁,教师。常年久站、久坐工作,时常自觉双膝酸软乏力。近因登山劳顿而见双膝关节前缘肿胀、胀痛,间有刺痛,行走时而打软,伴腰背酸胀乏力,腰腿后侧如绳索牵系。曾经某医学院教学医院骨科诊断为“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”,通过局部封闭、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、局部针灸推拿近1月,并无缓解,遂于2010年6月到我院诊治。查:行走跛行,腰部微前倾,双侧腰肌较紧张,双侧第三腰椎横突压痛(++),未引出下肢放射痛;双膝关节内外膝眼处异常饱满,髌周及胫股关节间隙内外缘压痛(++),屈膝屈髋试验(++),髌骨研磨试验(+),麦氏试验(+),浮髌试验(-)直腿抬高试验(-)。MRI提示:腰椎轻度退行性改变,未见明显椎间盘突出或脱出;双膝轻度积液,内外侧半月板轻度损伤,髌韧带轻度损伤,髌骨软骨部分缺失。诊断:膝痹病(膝关节骨性关节炎)。中医辨证:肝肾不足,筋骨失养,兼瘀湿内阻。因曾接受局部治疗但未见明确疗效,且其腰酸膝软实为肝肾虚损之象,故当以腰膝同治之法,早期拟以温经活血、利水通络法治之,待其痛缓肿消,则以调补肝肾、强筋壮骨法续后。施以刺肝俞、肾俞,足三里、血海(交替隔日使用),补法,得气后温针灸各两壮;刺三焦俞、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、居髎、委中、合阳,内外膝眼、鹤顶、阳陵泉、丰隆(交替隔日使用),泻法,得气后电针疏密波刺激20分钟。针刺后予以腰腿部舒筋手法放松肌肉,继以膝关节纵向牵拉法、关节被动运动法、腰椎斜板法。每日一次。4日后患者自觉双膝疼痛明显改善,腰腿后侧牵拉感消除,行走平路时基本无疼痛,仅在上下楼时稍有刺痛。遂停止腰部针刺,改用艾盒灸脾俞、肝俞、肾俞各10分钟;下肢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,仍电针轻度刺激20分钟。针后手法治疗以舒筋为主,辅以捏脊3-5遍。10日后患者腰膝疼痛消除,偶感到行走时稍乏力,与艾条灸足三里善后。
按:腰膝同病者临床多见,症状表现有因膝痛及腰者,亦有腰痛连膝者,病机有肝肾亏虚、筋骨失养所致,亦有劳伤筋骨、瘀湿内阻,更有感受风寒湿热外邪所致。但总的说来,腰膝同处于人体直立力线之中,任何一部部位的力学平衡被打破,就会累及相邻部位力线改变而发生病变,而继发性病变又会反作用于首发病变部位,单纯治疗某个部位则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症状,故需腰膝同治方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。
案二:程某某,女,48岁。平素体弱多病,5年前曾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某军医大学附院接受手术治疗,术后腰痛依旧,尤其在晨起或久坐久站后疼痛加重,曾经多番接受中西医治疗,治疗时尚可暂缓疼痛,一旦停止治疗则腰痛复发。就诊时诉在较长时间卧位休息、行走、下蹲或久坐后突然体位改变时出现腰痛如折,缓慢活动后略缓解,伴少气懒言,腰酸乏力,下肢微恶寒,心烦意乱,饮食较少,眠差,二便调。查:生命体征正常。神志清楚,精神略显焦虑,形体适中,步入病区,舌淡白,边有明显齿痕,苔白,脉弦滑细,稍重按则无力。腰背部肌肉紧张如板,脊柱无侧弯,L3、4、5棘突及横突压痛(+),未引出放射痛,L3横突压痛(++),引出侧腹部及腹股沟轻度胀痛,L4/5棘突旁深压痛(+),未引出下肢放射痛,屈膝屈髋试验(+),直腿抬高试验(-)。血常规提示:RBC3.01*1012/L、HGB77g/L、HCT0.298l/L、MCV79.3fl/L、MCH22.5pg/L、MCHC283g/L。MRI提示:L4/5椎间盘突出。诊断: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,中医辨证:血虚血瘀兼肝郁。施以针刺肾俞、足三里,补法,得气后温针灸各1壮;三焦俞、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、居髎,平补平泻,得气后电针疏密波刺激20分钟。午后3时许采用艾盒灸肝俞、脾俞、肾俞、气海、关元,每穴各10分钟。轻手法推拿,以舒筋为主,辅以L3椎定点斜扳法。内服人参养荣汤加郁金、佛手、牛蒡子。另给予心理疏导,建立其对抗疾病的信心,并嘱其适当从事腰背肌功能锻炼,不痛为度。经治40天,患者精神状态良好,腰痛消失,运动后未复发。复查血常规:RBC4.09*1012/L、HGB98g/L,HCT0.338L/L,MCV78.6fL,MCH23.8pg。遂以人参养荣丸善后,随访2月并无复发。

按:常言“痛则不通”,其中不通是指经络不通,治则当以疏通经络,达到“通则不痛”的疗效。筋伤范畴的腰痛病,究其原因无非虚实二证。实证多见外伤所致气滞血瘀,虚证虽以肾虚常见,亦有筋骨劳伤,气血虚弱等,尤其久病者尚兼有肝郁之象。若单单从疏通经络进行治疗,虽可暂缓疼痛,但内因未除,疗效实难得以巩固。若内外兼治,在外以针灸推拿疏通经络,在内以药物补益体虚,加之情志开导,多管齐下势必得以痊愈。